【序】

  海風習習的那一夜,來自南太平洋的浪潮湧出一道私密的聲波,翻山越嶺,輕輕落在我灑滿月光的枕畔。蘭嶼,我知道那是你從遠方發出的呼喚。你說,只要心裡懷著藍色的夢,便能解讀這道來自熱帶海洋的頻率,找到通往天堂的航道。

  動人的呼喚在耳邊晝夜縈繞,打翻心瓶裡醞釀好久的思念。帶著畫滿夢想的航海圖,我飄洋過海,在經線與緯線的交錯中找尋你的方位。多希望能化為一隻飛魚,展開雙翅,乘風破浪,疾飛到朝思暮想的座標。可惜少了一本魔法書,終究只能站在甲板上望穿秋水,向海風訴說天真的遐想。

  美麗的身影終於浮上地平線,那一瞬間,我悸動的雙眸炯炯發亮。你佇立在碼頭微笑迎接,獻上最熱烈的擁抱。你說,島上流傳著一種萬物共通的語言,叫藍語。很快的,我便愛上這種奔放、閒逸又浪漫的語言。直到如今,我依然想念那片藍得發亮的海域,想念每一個角落聽見的藍語。

 

【椰油之語】

  遊艇緩緩駛入水色涵碧的開元港,船身還未停穩,遊客便迫不及待的跳上岸,展開節奏輕快的逍遙遊。

  一陣海風驀然揚起髮絲,也揚起浪跡天涯的灑脫。第一次離開台灣本島這麼遠,社會名份與情感牽繫彷彿都被隔絕在汪洋另一端。舉目盡是陌生的臉孔,原有的現實網絡全隱形在新角色裡。

  跨上出租的摩托車,轉往港邊的加油站。進站好一會兒,站裡唯一的員工才從休息室姍姍走出。沒有習慣的「歡迎光臨」,也沒有熟悉的「加什麼油」,甚至連發票也沒有。直到我主動開口,他才從休息室裡拿了一張別人的發票隨意打發。啼笑皆非的我,樂觀的安慰自己:這是遠離文明,返璞歸真的開始。

  毗鄰港口的椰油村,是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接壤的前線,也是探索蘭嶼人文意象的首頁。沿著沒有號誌燈的環島公路往南漫遊,水泥鋪成的路面惡作劇似的把機車捉弄得上下彈跳,卻始終顛不散我遨遊的樂趣。視野左側是綿亙起伏的山脈,巍峨的紅頭山傲視群倫,英姿煥發。視野右側則是一望無垠的海灣,屹立海中的饅頭岩渾圓可口,令人食指大動。

  停下車,我側耳傾聽,聽見雄偉的紅頭山正在述說一則古老的神話。他以低沉的嗓音說,在渾沌初開的遠古時期,有位天神來到島上的大森山,一時心血來潮,傾力撼動一塊巨石。巨石轟然崩裂,竟有一名男神從塵煙中昂首邁出。不久,天神又蒞臨島上的羅拉峨摩地區,故技重施,使勁搖晃一株巨竹。巨竹對半破開,一名男神伴著清脆的聲響翩然現身。石神與竹神偶然相遇,一見傾心,從此形影不離。有天,兩人同床共枕,翌日醒來,左右兩膝竟生出一對男嬰與女嬰,從此便繁衍出達悟族的後代。

  思緒仍飄蕩在兩位男神創生達悟族的神話裡,耳朵又聽見饅頭岩在述說一段神秘的風俗。他指證歷歷的說,從前達悟族人認為死於非命是一種「惡死」,因此常把惡死者連夜運送到這處禁地,以崖葬或海葬的方式悄然遺棄。望著波光粼粼的海面,我不忍想像海底堆疊著零亂的髑髏,更不忍想像海底蕩漾著淒涼的幽怨。心裡執意相信,那些沉潛的靈魂是安祥的,幸福的。但願他們能與熱帶魚一同悠游在斑斕的珊瑚裡,謳歌自由的樂章,獲得生命的超脫。

S960829狹仄高聳的岩洞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30山海相依的椰油灣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10渾圓可口的饅頭岩【蘭嶼】.jpg 

 【漁人之語】

  離開椰油村,繼續往南兜風,途中出現一面碎石嶙峋的山崖。崖邊的擋土牆上彩繪著一幅壁畫,畫中一群達悟族壯漢身穿丁字褲,歡欣鼓舞,合力將拼板舟高舉過頂,神情栩栩如生。一位手提銀盔的男人從畫裡走出,興奮的告訴我說,大夥兒正在舉行大船下水的啟航慶典。受到熱鬧氣氛的感染,我心動得好想跟著換上丁字褲,共襄盛舉。

  轉過展覽壁畫的彎道,視線豁然開朗,山崖下的海景一覽無遺。崖底的海岸堆垛著磊磊的巨石,怒濤恣肆拍擊,激起雪白的浪花。在豔陽的照映下,色澤鮮麗的海水宛如剛榨的生啤酒,浮滿細緻爽口的泡沫,透著清新的麥香,讓人恨不得痛快的豪飲一大桶。誰說海水一定是鹹的呢?這裡的海水甘醇如酒。

  摩托車緩緩劃過迷你的蘭嶼機場後,進入漁人村。蘭恩文物館的外牆上安置了一尊達悟勇士的木雕像,模樣樸拙逗趣。這位勇士頭戴藤盔,胸前掛著一串寶石項鍊,雙目圓睜,緊盯著前方動靜,儼然是最忠貞的衛兵。外觀簡陋的文物館,典藏著無價的歷史文獻與傳統器物。參觀過程中,赫然發現丁字褲的原貌竟與長久以來的認知大相逕庭。從不知道,丁字褲是一條細長的布匹,需用繁複的結法繫上;更不知道,丁字褲是用山苧麻、落尾麻或錐頭麻的纖維織成,質地比牛仔褲還堅厚。走出文物館,彷彿聽見守門的衛兵在竊笑,笑我是一隻不會穿褲子的井底之蛙。

  馳騁了一段路,午後的天氣燠熱難耐,不得不鑽進路旁的傳統涼台。脫下襯衫,海風隨即穿透單薄的無袖背心,吹散每一個毛細孔的蒸氣。慵懶的躺在地板上,雙眼輕闔,八代灣的悠揚潮聲越來越清晰,悅耳得像是一首吉他彈奏的抒情曲。隨著旋律的流轉,身體慢慢漂浮起來,口中的礦泉水也成了酒吧裡的Blue Magarita,唇齒之間飄著龍舌蘭、檸檬汁與藍橙皮酒的芳香。

  做了片刻酣醉的夢,醒來再度啟程,奔向島嶼最南端的青青草原。抵達這塊珊瑚礁台地時,現場已經集聚許多觀賞日落的遊客。穿越野百合與山菊花叢生的草原,駐足在台地前端眺望,滿眼是無限漫延的藍,天地只剩藍色一種色系,淡藍的是天空,寶藍的則是大海。天地間唯一的雜點,是隔海相望的小蘭嶼。一往情深的他,早在幾千萬年前便愛上了蘭嶼,一直無怨無悔的守候著。這份海枯石爛的癡情,比夕陽更美。

  繞過青青草原,遊蹤轉向島嶼東岸。從龍門碼頭開始,不時可看見集塊岩、火山角礫岩及凝灰角礫岩形成的奇岩異石,有時是一頭張牙舞爪的龍,有時是一隻豪邁飲水的大象,有時則是一頂搖搖欲墜的鋼盔,妙趣無窮。

 S960808啟航祭典的壁畫【蘭嶼】.jpg

 

S960807達悟勇士的雕像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12機場北端的海岸【蘭嶼】.jpg 

【野銀之語】

  薄暮時分,踩著懷舊的步伐,探訪深具達悟風情的野銀部落。徐徐走入部落,恍然有時光倒轉與國度置換的錯覺。濃烈的原始氣息瀰漫在曲巷幽徑之間,真實的生活樣貌鋪陳出最純粹的達悟族文化情調。

  部落裡,緣山而建的地下屋層層堆疊,一格格灰白的石牆,圍著一間間墨黑的房舍,交織出黑白色調的建築美感。石牆的縫隙中偶有四季花冒出,粉紅色的花簇隨意點綴,平添幾許妍麗的韻致。

  行走在石板路上,要閃避的,不是橫衝直撞的車輛,而是一群群嬉鬧追逐的雞、閤家散步的豬,以及交頭接耳的羊。緣山而建的地下屋,沒有門牌,甚至沒有道路相通,鄰居往來必須手腳並用,在高高低低的石牆上攀爬、跳躍。望著低矮又晦暗的房舍,我猜不透居民在屋內要如何站立行走,如何摸黑做事。或許,對他們而言,地下屋只是暫時遮風避雨及休憩安寢之處,戶外寬廣的天地才是真正的家。

  每戶人家在主屋、工作屋之外,都會搭建一座涼台。涼台邊,往往有一支竹架,竹架上飄著一襲綠色的紗網,或蕩著一排褐色的飛魚乾。水藍的暮色裡,年邁的老人在涼台上或坐或臥,有時滔滔不絕的談天說地,有時則靜靜遙望大海,享受晚風的吹拂。比起年輕的一輩,他們友善多了,見到我這位陌生人,總會投以純真的微笑。彼此雖然語言不通,然而微笑代替了千言萬語,那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語言。

  離去前,回頭望了部落一眼,暗自期盼這片土地的子民能致力保存文化遺產,也能致力保存淡泊的天性。

S960803部落裡的地下屋【蘭嶼】.jpg

   

S960804部落裡的地下屋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05部落裡的地下屋【蘭嶼】.jpg 

【朗島之語】

  夜幕低垂後,天空幡然變成一面浩瀚的黑海,海上閃爍著千萬顆藍寶石。回到下榻的民宿,襯衫的釦子還沒解完,便倒臥在軟綿綿的床上。

  民宿主人是一對經營手工藝品店的原住民夫婦,男主人擅長繪畫,女主人則精於珠串。兩人發揮巧思,先把二樓打造成貝殼屋,繼之又在天台加蓋一間觀星小築,匠心獨具。

  在觀星小築過了童話般的一夜,清晨走出房外刷牙時,竟發現對面樓房的天台上有人以露天方式睡覺。男主人說,蘭嶼四季如夏,露天睡覺是當地居民的一種生活情趣。看來島上的蚊子似乎特別善良,沒讓露天睡覺的人糾纏在吸血的惡夢裡。

  位於島嶼北岸的朗島部落,和東岸的野銀部落一樣充滿傳統文化色彩。碼頭周圍錯落著許多船屋,風情與地下屋頗為相似。由於飛魚季已過,拼板舟多半深鎖在船屋內,無緣一窺全貌。就在悵然若失之際,一轉眼,竟在鋪滿石礫的海灘上覷見一艘小舟對我揮手,於是眉飛色舞的衝上前去。我納悶的問他,身上怎麼只有紅白兩種底色,沒有圖騰。他有點委屈的說,像他這樣的小舟通常是沒有圖騰的,大船才有華麗尊貴的雕紋與彩繪。眼神流露出羨慕之意的他,如數家珍的述說大船的色彩與圖案所代表的象徵意義。原來,白色是貝殼的象徵,紅色是土壤的象徵,而黑色則是鍋巴的象徵。至於圖案,船頭的同心圓紋象徵眼睛,船身的螺旋人形紋象徵英雄,而船緣的鋸齒波紋則象徵浪濤。我安慰他說,就算沒有圖騰,也能出海去看看海豚跳舞,聽聽鯨魚唱歌,滿載快樂而歸。

  由朗島部落往東岸前行,沿途見識到各種千奇百怪的岩石,猶如走入石雕藝術品的市集。大自然的巧手在礁岩上雕琢出活靈活現的傑作,不但有登陸作戰的坦克車,還有張開血盆大口的鱷魚、撒嬌玩耍的小獅子,甚至有兩相交歡的男女生殖器官,琳瑯滿目,讓人嘆為觀止。

S960826波光粼粼的海水【蘭嶼】.jpg   

 

S960825嬉鬧玩耍的雙獅岩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27初嚐禁果的玉女岩【蘭嶼】.jpg 

【東清之語】

  東清灣的景色,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怡人。這裡的海水很清澈,海潮很清幽,海風很清爽,有種恬淡的氛圍,讓人心曠神怡。

  由銀白色的浪潮勾勒出的優美海岸線,宛如一條牽繫山海姻緣的紅線。紅線從東清部落溫柔的拋向南端的野銀部落,一邊是層疊蔥蘢的峰巒,一邊是澄澈湛藍的海洋,一份永生相許的誓約就在線上傳遞。

  迷人的東清灣,總能吸引遊人的目光。有人迷戀黎明浮出海面的旭日,有人迷戀夜半上岸產卵的綠蠵龜,我卻只想坐在漂流木上無所事事,望著碧海藍天,作夢,發呆,胡思亂想。

  在漂流木上耽溺了一段時間後,俯身脫下鞋子,赤腳漫步在海灘上。行走間,觸目皆是作詩的題材。越走,文思越活躍,每一步似乎都能踩出一個靈感。縱然沒有才高八斗的天賦,也想七步成詩,附庸風雅。

  走出文學創作的癡想,我轉往海灣北端一處隱密的角落,尋訪情人約會的勝地情人洞。風光旖旎的情人洞,饒富文藝電影的情調。澎湃的浪濤以億萬年的恆心雕鑿礁岩,才雕出這件經典之作。遠遠望去,渾圓的岩洞宛如一道拱門。原以為岩洞底部是平面陸地,趨近洞口,才發現是一泓清澈見底的凹形深潭。潮水不斷從缺口貫進深潭,又從缺口抽離深潭。由於潮水的湧退,洞內盤桓著餘韻裊裊的迴音,宛如情侶們的綿綿情話。

  我相信,在圓月如璧的夜晚,洞外波瀾壯闊的滄海一定明亮如晝,皎潔的月光隨波蕩漾,璀璨爍金。月光下,潮聲也一定清亮得像是貝多芬的<月光曲>。只有潮水知道,有多少情人曾在這裡許下山盟海誓。凝眸望著深潭,我朝這座天然的許願池丟了一枚硬幣,閉眼想著心裡思念的身影,許下愛情心願。

  返航的時間已經開始倒數,離開情人洞後,我便往北折返。途中,聽見軍鑑島故作神秘的說,想送我一份道別的禮物。循著指示,來到離他最近的一片海灘,頓時驚喜得無法言語。原來,那份神秘禮物是一片純淨潔白的貝殼砂。在陽光的折射下,貝殼砂閃閃發亮。我掬起一把,興奮得容光煥發。走到海水輕撫的珊瑚礁旁,心情益發激動。晶瑩剔透的海水泛著孔雀藍的光澤,那是一種誘人的透明,一種煽情的藍,讓人看得神魂蕩漾。明知登船的時間將近,我還是脫光了衣服,泡在岩縫間的清澈海水裡,撿貝殼,捉寄居蟹,觀賞熱帶魚,樂不思蜀。

  當遊艇緩緩離港時,強烈的不捨在心底翻騰。湧上心頭的,是一句句流傳在這座熱帶島嶼的藍語。

S960823澄澈湛藍的海水【蘭嶼】.jpg

   

S960821戀曲縈迴的情人洞【蘭嶼】.jpg 

 

S960820寧謐如夢的東清灣【蘭嶼】.jpg 

撰稿時間:96/09/25

相簿名稱:蘭嶼風情

相簿編號:P960801P960808S960801S960830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nnocent2010 的頭像
    innocent2010

    純真地帶 The innocent zone

    innocent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