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夏天,驅車到原住民群聚的「那瑪夏鄉」遊山玩水,在達卡努瓦部落偶然發現一條神秘的公路(註)。路標寫著通往阿里山鄉,一時難辨真假,心裡半信半疑。回家後翻閱地圖,證實路標的指示並非虛妄,倏然有種發現新大陸的驚喜。
這條公路,隱匿在高雄縣與嘉義縣接壤的邊境,知道的人很少,走過的人更少。令人驚奇的是,只要穿越這條橫貫阿里山山脈的公路,便能從高雄縣直通嘉義縣,不必經過台南縣。一向喜愛探索私房景點的我,自從有了這個顛覆性的新發現,就滿懷憧憬,躍躍欲試。為了一償宿願,去奮起湖遨遊的那一天,刻意捨卻便捷的高速公路,改走這條鮮為人知的公路。
從達卡努瓦部落往北行駛,山區的道路雖然蜿蜒,路況卻比想像中還好。沿著髮夾型的彎路向上陡升,楠梓仙溪兩岸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。翻越山脈後,公路的管轄編號變成嘉義129號縣道,不變的是沿途人影寥落的寂靜。滿山遍野的茶園蒼翠欲滴,清幽怡人,為空曠的山林平添幾分田園詩派的情調。
帶著探險的興致繼續前行,先後經過阿里山鄉的茶山、新美、山美等部落。這三個部落,在族群上同屬一系,統稱「鄒族南三村」。鄒族人習慣在自家庭院中搭建涼亭(Hufu),作為閒聊、歌唱、跳舞或分享獵物的場所。這種以木材與茅草搭成的涼亭具有鮮明的南島風味,簡約樸素,又不失藝術之美。走入茶山部落,彷彿置身在一個涼亭林立的童話世界。小小的部落,涼亭的數目不下百座,可謂家家戶戶有涼亭。每戶人家各自發揮巧思,在涼亭前樹立一尊刻劃家族事蹟的木雕,或在涼亭上綴以各種裝飾,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風格。有人掛上一長串金黃的玉米,有人掛上叮咚作響的趕鳥器,有人則掛上碩大無比的蜂窩。不僅如此,他們還在涼亭周遭種花蒔草,把整個部落點綴得五彩繽紛,洋溢熱帶花園的亮麗氣息。
除了涼亭文化外,鄒族南三村的自然景觀同樣讓人欣喜。山美部落的達娜伊谷旖旎動人,潺湲的溪流跌宕在聳拔的峭壁與黛綠的濃蔭間,水色澄澈透明,水聲悅耳動聽。深潭與石縫裡魚影飄忽,繁盛的台灣鯝魚見證著當地居民的保育成果。當炎炎夏日來臨時,這裡必然是消暑的絕佳勝地。
好想讓腳步在這條偶然發現的公路上留下更深的鞋印,但為了趕赴奮起湖拍攝最後一班列車進站的畫面,只能留下飛鴻雪泥的痕跡。一條偶然發現的公路,讓我深信生命有無限的可能。只要勇敢嘗試,就能看見意外的風景。
【附註】:高雄縣三民鄉自2008年起正名為那瑪夏鄉,而鄉內的民族、民權、民生等三村亦同步正名為南沙魯村、瑪雅村、達卡努瓦村。
撰稿時間:97/01/28
相簿名稱:阿里山風情
相簿編號:P970101—P970103;S970117—S970128
【精選照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