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封面照片:波光瀲灩的海灣】
踩下踏板的那一刻,夢想開始起飛。勇氣是我們的引擎,熱情是我們的螺旋槳,毅力則是我們的導航器。氣溫35℃,里程350公里,風險指數——破錶。
帶著一股蠻勁與傻勁,我們一路往地平線的盡頭邁進,從台東沿著太平洋的蔚藍海岸長征到花蓮,又從花蓮沿著縱谷的平疇綠野返回台東。隨著齒輪的轉動,不斷拓展生命的視野,把仲夏的花東風情細細拈入行囊,也把旅途的感動寫進記憶裡存檔。
兩個人,兩輛單車,翻越了千山萬水,堅持了六天五夜,實現了一個狂熱而璀璨的夢。
<旅程第一章:東河——長濱>
開車抵達台東時,已經過了正午。原本要把車子停放在都蘭派出所的民眾停車場,以策安全。沒想到,架在行李箱上的單車都還沒卸下,執勤的員警就以超高的效率衝出來,下逐客令。門口明明樹立著「鐵馬驛站」的服務標章,真不知那是「僅供參考」的廣告看板,還是愚人節忘了拆下來的整人道具?
迫不得已,只好就近停放在都蘭國中。我天真的安慰自己:教育界比警界多了那麼一點書卷氣,應該會對單車族友善一些吧?果然,這次不再有人衝出來攆我們。
峰迴路轉後,我們終於啟程,迎風展開這趟充滿未知數的單車旅行。我不知道前方會有多少坎坷,也不知道未來會有多少意外,更不知道體力何時燃燒怠盡。我只知道,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挑戰,一個超越自我的青春狂想曲。
【東河包子店】
旅程的第一個考驗,來自飢餓的折磨。為了品嚐名聞遐邇的東河包子,儘管肚子早就頻頻發出哀嚎,我們還是硬撐下去。直到大口咬下熱騰騰的鮮肉包,才恢復元氣,重現生機。
【東河橋】
告別香味泗溢的包子店,來到東河橋,視野豁然開朗。佇立在橋上,一邊是太平洋的湛藍,一邊是馬武窟溪的翠綠,只要轉個身,換個角度,便能立即切換景致,飽覽海洋與溪谷之美。
【三仙台】
騎了一下午的車,汗流浹背,氣喘如牛,越騎越像自我凌虐。薄暮時分,風光旖旎的三仙台映入眼簾,精神為之一振。放眼望去,跳躍在波濤上的拱橋宛如海上的長虹,姿態飄逸。拍完照,閒坐在寧靜的海灘上,吹著沁涼的微風,囤積一身的疲憊漸漸消散。望著餘暉,心裡好想這樣一直待下去,目送最後一抹雲彩。
【石雨傘】
離開三仙台,天色迅速暗沉。經過石雨傘時,大地已淹沒在一片深藍裡。
【成功鎮地標】
照見成功鎮與長濱鄉交界的船型地標時,彷彿迷航的船員看見燈塔,高興得想跳起來歡呼。不過,接下來的一段陡坡,讓我們很快又墜入地獄。同行的好友宣告投降,從騎車變成牽車。我頑強抵抗,在漆黑的坡道上繼續奮戰。
攻頂後,在長濱的街上狠狠的吃了一大碗什錦麵。此時,手錶的指針已超過八點。預定下榻的「真柄老舍」民宿近在咫尺了,萬萬沒想到,它竟蓋在山麓。就這樣,我們耗盡最後一絲力氣,才摸黑「爬」上天堂。這一天,騎了64公里左右,我卻覺得騎了6萬4千公里。洗完澡,吹著涼爽的冷氣,一覺到天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