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封面照片:氣象萬千的雲海】
月落星稀的夜空下,我揮別了山屋裡的溫暖睡袋,頂著凜冽寒風,踏著瑩白霜雪,慢慢往南湖東稜攀爬。身後的好友亦步亦趨尾隨著,彼此靜默地交錯步履,稀薄的空氣裡只有急遽換氣的喘息聲。這一天,我們要在迤邐的山脊與溪壑間行走13公里的長路,向南湖東峰、陶塞峰、南湖東南峰與馬比杉山逐一巡禮,完成一卷史詩般的迢遙旅程。
【南湖東峰】
曙光輕柔塗抹在朦朧圈谷上,一棵棵玉山圓柏迫不及待的龍飛鳳舞,舉行日出儀式。穿越樹影裊娜的陡坡,來到鞍部,視野愈益寬闊,一面皴裂的大崩壁從南湖東峰頂端直洩谷底,動心駭目。寒風咄咄逼人,我們繼續往石片堆垛的斜壁橫切,蠕動渺小的身軀。途中一株圓柏彬彬有禮的迎迓我們,姿態高貴典雅。接上稜線後,視野拉得更開,南方迭次屹立著即將探訪的幾座山岳,東方則漫衍著萬頃雲海,海面風平浪靜,波光粼粼,層層浪濤綿密得像雪花冰。回眸仰望東峰,他披著一襲灰色板岩織成的盔甲,冷峻得不讓任何植物攻城掠池,只允許幾叢杜鵑臣服在側。櫛比鱗次的岩片被朝曦鍍上一層金箔,與寶藍的天空相互輝映,綻放出華麗的美感。海拔3632公尺的山頂儼如郵輪的甲板,一邊是巉峻嶔崎的斷崖,一邊是乾淨俐落的斜壁。駐足在甲板上的我,恍如意氣風發的水手,向南湖大山嶄露抱負,向中央尖山揮手高呼。
【陶塞峰】
鑽出蓊鬱的松林,陶塞峰奇崛的身影乍然霸佔了整個視線。全神貫注之下,冷不防的滑了一跤,摔得有點莫名其妙。回神細看,腳下居然有個透明陷阱,岩縫滲透出來的伏流已經結冰,看起來卻像液態。起身後,重新舉目瞻仰,一柱擎天的岩體彷彿女媧打造的天柱,卓然兀立在眼前。高聳筆直的峭壁寸草不生,節理分明,透出粗獷遒勁之氣。不過,當我們繞到南面,發現這座奇峰的山形其實是「橫看成嶺側成峰」,北面直瘦如柱,南面卻是傾斜如鏡。為了一窺峰頂的堂奧,我們展現蜘蛛人的特技,四肢貼著斜壁,匍匐而上。有些登山客過門不入,未免可惜,因為海拔3450公尺的山尖上別有一番趣味,齟齬的結晶石灰岩凌空斜插天際,充滿武俠世界的情調。我坐在石上馳騁想像力,忽而變成滔滔論劍的華山派宗師;忽而變成凝神對弈的武當派道士。當我要再變成潛心禪坐的少林寺老僧時,一陣風倏然把我潑醒,這才重新上路。
【南湖東南峰】
南湖東南峰未被選入百岳,我不得不為他抱屈,因為這座海拔3462公尺的山岳具有鮮明的地質特色,好看又好玩。山巔是一塊魁偉的方形石塔,周遭佈滿偌大的結晶石灰岩。磊磊的礦石以各種姿態堆疊,或橫或豎,或疏或密,逸趣盎然。造型也各有千秋,有的矗立崖邊,像海角燈塔;有的伸出崖外,似跳水平台。石縫間,冷杉點綴,磐石烘托了冷杉的俊秀,冷杉也烘托了磐石的磅礡。我心裡暗忖:會不會附近隱居著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雪怪,這座巨石花園就是他們苦心孤詣的傑作?在碩大的石上,我們縮成了小精靈,開心爬著、跳著、坐著,遠眺馬比杉山的雲海,俯瞰和平南溪的幽谷。比起附近的群峰,令人喜出望外的南湖東南峰毫不遜色,既有狂放樸拙的藝術風格,又有寬敞繽紛的遊樂空間。如果不必趕路,能夠多待一點時間,以石為床,躺下來看雲,冥想,做日光浴,慢慢地沏一壺茶,吃幾個點心,那會是多麼愜意的享受!
【馬比杉山】
前人對馬比杉山的評價,似乎貶多於褒,有人嫌它的路途又臭又長,有人怪它的景觀索然乏味。我們離開南湖東南峰的巨石花園後,一路下切400多公尺,又攀升近200公尺,起起伏伏走了2.6公里的路程,才踏上這座南湖東稜最尾端的百岳。平心而論,這段路的坡度與長度不算艱困,但高聳濃密的箭竹確實令人懊惱煩躁,尤其在正午時分,更顯得悶熱難耐。我必須承認,在箭竹叢中狼狽鑽行時,心中幾度附和著前人的怨言,對於這座山入選百岳深感納悶。不過,望見山巔那片充滿塞外風情的柔美草原時,胸中的疑慮瞬間滌蕩殆盡,只剩裊裊不絕的讚嘆。海拔3211公尺的三角點不算高,但周遭沒有凌駕其上的崇嶂,因而呈現一枝獨秀的形勢,具有360度的奢華視野。萬里無雲的晴空下,我是個與世無爭的牧羊人,悠然漫步在自己的翠綠牧場,凝望南湖東南峰的皚皚石塔,遠眺中央尖山的無垠雲海。四方美景紛陳,誰說這裡乏善可陳?
【尾聲】
循著和平南溪的幽谷返回山屋時,前段的清麗景緻美得像阿爾卑斯,不過,越接近溪源,坡度越陡峭,倒木越凌亂,地質越破碎。好友落後的距離漸漸拉長,我數度停下腳步等他。儘管又餓又累又冷,每次看到結冰的水池,還是忍不住拿石頭砸破冰面,在清脆響亮的碎裂聲裡獲得片刻的快感,苦中作樂。最後,我們在四點半平安回到山屋,豪壯的史詩終於畫上句點。
撰稿時間:2020/02/27
相簿名稱:百岳風情
相簿編號:S1090217—S1090242
精選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