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131001碧澄澄的姊妹潭【阿里山】.jpg

【封面照片:碧澄澄的姐妹潭】

  自從莫拉克風災肆虐後,阿里山林業鐵路的榮景就灰飛煙滅,軌道上只剩頹圮的土石鋪陳悲涼。漫長的修復之路遲遲看不見盡頭,彷彿一場醒不來的噩夢。投注了整整15年的期盼後,全線通車的最後一哩路終於在今年大功告成。累積多年的旅遊能量像火山一樣爆發,中外遊客蜂擁上網搶票,一位難求。我跟好友分進合擊,直到十月中旬才獲得幸運之神的眷顧。不過,最新型的栩悅號及福森號已外包給旅行社,因此入手的是單程600元的普通列車座位。

  每天開往阿里山的列車只有一班,我們絲毫不敢大意,在發車前半小時就進入月台,深怕錯過了唯一。以往的啟程站是北門,現在林務局向台鐵承租了嘉義站的一號月台,讓旅客省下轉乘的麻煩。可惜的是,堂堂一個蜚聲國際的觀光運輸系統,月台竟沒有任何空間意象設計,格局與設施實在難登大雅之堂。

  當登山小火車緩緩進站,時光彷彿也開始慢慢倒退,退向我悠遠縹渺的童年。策劃這趟鐵道之旅的初衷,並非趕搭熱潮,而是為了重溫童年的雋永回憶。當年母親帶著稚齡的我參加阿里山旅遊團,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搭火車。沒想到,那也是我和她最後一次的鐵道旅行。幾年前她罹患失智症,不得不託付給安養院照顧。每次探望她,她的退化速度總是比預期的快,空洞的眼神越來越無法辨識我。有時坐在她身邊,握著她乾癟的手,說不上什麼話,心裡卻滔滔不絕的湧出許多陳年往事。

  警鈴聲響起,列車滿載著遊客的興奮與喜悅出發,儘管座位狹窄,椅背僵硬,車廂又搖搖晃晃,發出刺耳的噪音,但這些跟不上時代的「缺陷」營造了懷舊的情調,讓人抽離現實,沉浸在寧靜流動的黑白情境裡。與母親同遊阿里山的記憶宛如一幅斑駁的壁畫,沿途經過了哪些小站,看見了哪些風景,早已模糊不清。便當有多好吃,神木有多壯觀,也已淡忘殆盡。至今依然色彩鮮明的,是我們在車廂內自備小板凳坐到終點,是火車在途中上演倒退行駛的驚魂記,是母親在阿里山買了鄒族傳統服飾讓我保暖,是我在觀日接駁車上跟母親失散而嚎啕大哭……。還好,雲海上那一輪渾圓金黃的旭日照亮了幼小心靈的陰影。

  列車經過一個又一個小站,從鹿麻產、木屐寮、樟腦寮,到梨園寮、交力坪、水社寮,這些充滿歷史刻痕的名字築成了一條時光長廊,一幢幢純樸的日式木屋飄冉著古意盎然的氣息。隨著海拔的攀升,窗外的林相不斷遞嬗,一路從細密幽篁、嫩綠茶園轉成迷霧松林。抵達奮起湖時,列車停泊了一小時,讓遊客在石階與老屋交錯的狹窄巷弄間尋覓山城風雅。不過,我們光是排隊買便當就耗掉了半小時,連坐下來喝杯清茶的閒暇都沒有。上車後,列車繼續賣力爬升,穿越重重的深壑、絕崖與隧道,午後三點抵達雲端的阿里山。

  我們在雨後的黃昏散步到祝山,夕暉穿透蒸煙縈迴的樹林,篩出一道道聖潔的光束。兩位素衣女子在林間彈奏古箏,琴韻裊裊,平添了詩情畫意。空蕩蕩的小笠原觀景台上只有悠悠的浮雲在群山間徙倚,我們坐在看台上遙望玉山群峰,靜觀西天的五彩霓裳。尋常遊客都在祝山看日出,我卻更愛祝山的日落。

  清晨的鳥鳴劃開黎明的天色,我們吃了清粥小菜後,就踩著晨光遊園。我因為感冒未癒,走幾步路就得停下來喘息,飽受病痛之苦。不過,最後還是走完了大半個園區,從博物館、慈雲寺走到神木車站,又從受鎮宮、姊妹潭走到沼平車站,心裡竊盼森林的芬多精能挹注抵抗力。

  這次搭火車上阿里山,更深刻的體會到這條高山鐵路的偉大。對我而言,它不僅是文化遺產,也是一個情感觸媒,鐫刻著母親的愛。

 

撰稿時間:20241112

相簿名稱:阿里山風情

相簿編號:P1131001S1131001S1131016

精選照片

S1131003二萬坪車站月台【二萬坪】.jpg

S1131004終點的阿里山站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06雅致的祝山車站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08穿透林蔭的夕暉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09穿透林蔭的夕暉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10薄暮的絢麗霞光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12朝氣蓬勃的塔山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13林間的神木車站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14林間的神木車站【阿里山】.jpg

S1131016碧澄澄的姊妹潭【阿里山】.jpg

P1131001碧澄澄的姊妹潭【阿里山】.jpg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nnocent2010 的頭像
    innocent2010

    純真地帶 The innocent zone

    innocent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